格陵兰鲨一般指格陵兰睡鲨。
格陵兰睡鲨(学名:Somniosus microcephalus):最大可达 7米,体长可以跟大白鲨媲美。以其缓慢动作著称,居住地比任何鲨鱼坐落于更北之地。它们是太平洋睡鲨的近亲。背鳍2个,一般各具一棘;臀鳍消失。鳃孔5个,坐落于胸鳍基低前方。眼侧位。格陵兰睡鲨肉中含有一种名为三甲胺氧化物的神经毒素。
这种鲨鱼同大白鲨一样凶猛。以海鸟、鱿鱼、甲壳类、软体动物、与各种腐肉及内脏为主要食物,格陵兰鲨也被叫做海洋中的鳄鱼,由于它们也吃海洋哺乳类。因纽特人过去抓捕格陵兰睡鲨,是为了取其刮胡刀般锋利的牙齿做成刀子,将鱼肝油制成油灯。
格陵兰和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。在北极及北大西洋海域 1200米 深的地方可以看见这种鲨鱼踪迹,然而往南至阿根廷与南极也都发现过这种鲨鱼。
1、形态特点
格陵兰睡鲨体重700-1000千克,体长40-640厘米。最大可达 7米,重1020千克。以其缓慢动作著称,跻身于世界上最大的鲨鱼之列。体型重大,没硬骨的背鳍被大大减少,吻部短而圆。相比其他尺寸的鲨鱼,鳃狭缝也看上去较小,并且坐落于头部下的的侧面。整体颜色从棕色到黑色,下体略浅为灰色,皮肤上总是标有暗线或白点,并且将整个身体密集覆盖。牙齿很锋利,呈细齿状排列。
这种动物的成长速度很慢,大约每年只长1厘米。跟大多数的鲨鱼一样,有非常典型的鳍。它们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,就是其吻前突出的骨;而第二个特点是,它们的牙齿非常小,鼻孔非常大。雌鱼头部呈实心三角,雄鱼呈实心圆。背鳍2个,一般各具一棘;臀鳍消失。鳃孔5个,坐落于胸鳍基低前方。眼侧位。
2、栖息环境
格陵兰睡鲨属深海鲨鱼,在寒冷水域中游动。主要生活在国内架。占据了潮间带区域,在冬天的几个月里除去一些河口和浅海湾区域都有分布,在温暖的月份会从180到550米的深度垂直移动,已经察看到最深低达1200米,格鲁吉亚海岸在察看到深达2200米。格陵兰睡鲨鱼是从0到1200米处水域,摄氏1-12℃活动的鲨鱼。
3、生活习性
以行动缓慢著称。虽然游速最慢,却是顶尖的捕食高手。食物尽是一些身手敏捷的动物,如鱼和海豹等。大家甚至在部分格陵兰睡鲨的腹中找到驯鹿、马和北极熊尸骸的一部分。格陵兰睡鲨更会相同种类相食,它们之所以不怕彼此肉中的毒,是由于它们对那种鲨鱼毒有抗御能力。
格陵兰睡鲨以各种鱼类为食,包含比自己更小的鲨鱼。它们的胃中包含腹足类、头足类、棘皮动物、软骨鱼、硬骨鱼类、海洋哺乳动物与人类扔的杂物。胃中有14个科的至少25种鱼类被记录下来。在所有猎物中,格陵兰大菱鲆鱼占据非常大比率(出现频率67.57 %,数目占总数12.18%,占猎物总重的18.46%);海洋哺乳类(包含港海豹,冠海豹,髭海豹,不明类型的海豹与某不明类型的海生哺乳类)占据第二多的比率,其中鳍脚类出现频率16.22%,数目占总数1.5%,占猎物总重的45.89%,某不明类型的海生哺乳类出现频率5.41 %,数目占总数0.37%,占猎物总重的9.73%。
一种寄生的桡足动物(copepod)──Ommatokoita elongata,会在格陵兰睡鲨的眼部吃其角膜,这令格陵兰睡鲨的角膜组织损毁,导致局部失明。但并非所有些格陵兰睡鲨都有这个问题出现。此外,研究显示格陵兰睡鲨可在黑暗中感应光线。Ommatokoita elongata这种桡足动物是一种黄白色的生物,可导致生物发光,故若其在格陵兰睡鲨的眼中,并不是全无好处,至少可以成为格陵兰睡鲨的猎物的鱼饵。这也就是为何行动比缓慢的格陵兰睡鲨飞速的猎物(如章鱼等)能被其吃掉是什么原因了。
4、分布范围
广泛分布于格陵兰岛与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,在北极及北大西洋海域 1200米深的地方可以看见这种鲨鱼踪迹,然而往南至阿根廷与南极也都发现过这种鲨鱼。分布于加拿大(拉布拉多省、新不伦瑞克省、纽芬兰岛、努纳武特区域、太子岛)、 丹麦、德国、格陵兰、冰岛、 挪威、 俄罗斯联邦、美国(缅因州、马萨诸塞州、北卡罗来纳州)。
5、繁殖方法
要等一个世纪才能有伴侣。这就是格陵兰睡鲨的生活。地球上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正是这种鲨鱼,它们的寿命可能达到400岁。除此之外,雌性的格陵兰睡鲨据称要到身长约4米时才能性成熟,换算成年龄也就是至少要到156岁才成年。为卵胎生的,其寿命可达400年。